?黨的十九大把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寫入黨章。十九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強調“堅持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針,深化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三次全會強調“貫通運用‘四種形態’,使監督更加聚焦、更加精準、更加有力”。各級紀委監委合署辦公以來,一體履行紀檢、監察兩項職責,依規依紀依法開展工作,深化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持續強化不敢、知止的氛圍,實現減存量、遏增量全面推進,確保反腐敗斗爭力度不減、節奏不變。
精準有效開展監督執紀問責和監督調查處置
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大實踐和理論創新,黨章和黨內監督條例都作出了規定。監察法明確規定,國家監察工作要“懲戒與教育相結合,寬嚴相濟”。各級紀委監委按照“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堅持深化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將其貫穿于監督檢查、審查調查和案件審理工作全過程,取得良好的政治效果、紀法效果和社會效果。
——監督檢查與審查調查部門分設,加強日常監督
監督是紀檢監察機關的基本職責、第一職責。監督的根本目的,是發現問題、糾正偏差,抓早抓小、防微杜漸。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牢牢把握監督這一首要職責,定位向監督聚焦,責任向監督壓實,力量向監督傾斜。
2019年1月24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公布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的最新組織機構情況。信息顯示,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紀檢監察室由原來的12個擴充至16個,包括11個監督檢查室和5個審查調查室。此前印發的《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監督執紀工作規則》明確規定,市地級以上紀委監委實行監督檢查和審查調查部門分設。
實行監督檢查、審查調查部門分設,是監察體制改革和紀檢監察機關內設機構改革的重要舉措,是紀檢監察機關貫徹落實監督執紀工作規則、將力量向監督傾斜的具體體現。分設后,監督檢查部門開展日常監督,重點把握被監督單位的政治生態情況,審查調查部門負責對違紀、職務違法和職務犯罪行為的審查調查。監督者專司監督,日常監督更全面,監督效能不斷提升。此外,從十九屆中央首輪巡視開始,對巡視整改情況的日常監督和追責問責,也成為紀檢監察機關監督檢查室的一項重要職能。
隨著監察體制改革的推進,各地紀委監委機關在部門機構設置、人員配備上,更加注重向監督部門傾斜。如海南省紀委監委出臺執紀監督工作暫行辦法,明確委機關第一至第六紀檢監察室重點負責對省管干部的監督;湖南省紀委監委的11個紀檢監察室中有6個專司監督檢查。監督力量的強化,有力地助推監督執紀由“懲治極少數”向“管住大多數”拓展。
——把第一種、第二種形態用到位,在“治未病”上積極作為
紀檢監察機關是政治機關,不是單純的辦案機關,不能只針對第四種形態。工作實踐中,要堅持思想教育、政策感化、紀法威懾相結合,把第一種、第二種形態用到位,持續用力、成為常態,最大限度防止干部出問題。
新制定的監督執紀工作規則專設“監督檢查”一章,明確監督重點和要求,強化了對黨員干部以及監察對象依法履職和行使權力情況的日常監督。一年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綜合運用聽取匯報、個別談話、檢查抽查、列席民主生活會等形式,強化近距離、常態化、全天候的監督。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準確判斷哪些該批評教育,哪些應當給予黨紀輕處分,哪些應當給予黨紀重處分,哪些必須移送司法機關,努力做到精準發現問題、精準把握政策、精準作出處置。
各級紀委監委加強對函詢結果的抽查核實,對存在疑點、態度不到位的,采取批評教育、補充說明等方式盯住不放,對欺瞞組織的作出嚴肅處理。2018年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接受信訪舉報344萬件次,處置問題線索166.7萬件,談話函詢34.1萬件次,同比分別增長25.9%、33.3%、20.2%,真正讓日常監督的約束作用得到有效發揮。
——懲治極少數、教育大多數,實現政治效果、紀法效果和社會效果相統一
監督更有效,懲治更有力。改革一年來,各級紀委監委把握好“樹木”和“森林”的關系,綜合黨的政策策略和紀律法律要求,貫通運用“四種形態”,既充分用好第一種形態,又綜合運用好第二、第三種形態,同時堅決不放松第四種形態,保持和強化了懲治腐敗高壓態勢。
黨的十九大以來,黨中央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持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堅定不移、精準有序懲治腐敗。黨的十九大以來至2018年底,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立案審查調查中管干部77人。在高壓震懾下,全國共有2.7萬名黨員干部主動交代違紀違法問題,包括艾文禮、王鐵等中管干部在內的5000余名黨員干部主動投案。數字背后,彰顯出“打虎拍蠅”不手軟、懲治腐敗不停歇的決心一以貫之。
從一年來的實踐看,監察體制改革發揮的最突出效力就是強化了日常監督,有效管住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一般性的違法,有力遏制犯罪。新形勢下,評判紀檢監察機關的工作成效、懲治腐敗的力度,不能只看審查調查的數量,更不能只看移送司法機關的數量,更要注重看談話提醒、函詢誡勉了多少黨員干部、公職人員,看“四種形態”綜合運用得怎么樣。
數據最有說服力。2018年,全國紀檢監察機關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處理173.7萬人次。其中,充分運用第一種形態處理110.4萬人次,占63.6%;妥善運用第二種形態處理49.5萬人次,占28.5%;準確運用第三種形態重處分和重大職務調整8.2萬人次,占4.7%;果斷運用第四種形態處理5.5萬人次,占3.2%。無論是“四種形態”處置總量,還是第四種形態的處置量,都遠遠超過監察體制改革前的數量,真正做到了懲前毖后、治病救人。
堅持紀嚴于法、紀在法前,有力削減存量、有效遏制增量
十九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要求,持續強化不敢腐的震懾,扎牢不能腐的籠子,增強不想腐的自覺,以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和執著把反腐敗斗爭推向縱深。紀檢監察機關要樹立正確的工作理念,強化“查辦大案要案是成績,抓早抓小更是成績”的工作意識,把握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堅持紀嚴于法、紀在法前,用堅定有力的措施把紀律挺在前面,運用“四種形態”減少腐敗存量,把監督挺在前面,科學精準遏制腐敗增量。
——保持高壓懲治不放松,深化運用“四種形態”削減存量
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靶向治療、精確懲治”,為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指明方向。紀檢監察機關要果斷和準確運用好第四種形態,利劍高懸,以有力懲處保證監督有效。聚焦黨的十八大以來著力查處的重點對象,把那些在黨的十九大后仍然不知敬畏、膽大妄為者作為重中之重,深挖細查、嚴懲不貸。緊盯事關發展全局和國家安全的重大工程、重點領域、關鍵崗位,強化對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的部門和行業的監督,依法查處貪污賄賂、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等職務違法和職務犯罪,堅決清除甘于被“圍獵”的腐敗分子,堅決防范各種利益集團拉攏腐蝕領導干部,鞏固發展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
——堅持不懈探索強化監督職能,科學精準監督遏制增量
中央紀委三次全會強調,“做實做細監督職責,著力在日常監督、長期監督上探索創新、實現突破”。紀委監委要按照全會部署,堅持不懈探索強化監督職能,特別是把日常監督實實在在地做起來、做到位,敢于監督、善于監督、規范監督,使監督更加聚焦、更加精準、更加有力。各級黨組織、黨員干部要認真落實監督責任,主動、嚴肅、具體地履行日常監督職責,做到監督常在、形成常態,切實形成監督與接受監督的濃厚氛圍和良好習慣。充分運用第一種形態加強對黨員干部的日常管理和監督,注重談話和函詢相結合,拓展談話覆蓋面,提升監督談話針對性、實效性。
——精準把握運用各種形態,綜合考量工作的政治、紀法和社會效果
加強對線索的梳理、分析和研判,突出工作重點,分清輕重緩急。在線索處置過程中,堅持實事求是,精準把握、統籌把握、辯證把握,防止紀法適用不當、尺度不準、畸輕畸重。監督執紀問責和監督調查處置都是政治性極強的工作,要全面分析違紀違法行為的社會危害性,綜合考量違紀違法問題的性質情節、直接后果以及對本地區本部門政治生態影響等各方面情況,科學運用“四種形態”進行處置,做到既講政治、又講紀法,既講高壓震懾、又講政策感化,力爭取得更好政治效果、紀法效果和社會效果。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